注册  |  登录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中文版  |   English  |  
 

 

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科技服务 政策法规 投融资 招标信息 会议会展 专业人才 数据库 成员专区 3R书城 产品展示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 > 对我国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的解读

对我国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的解读

来源:宏春观察   发布时间: 2021-03-27 17:14:36   浏览:4800次  字号: [大] [中] [小]
3月15日央视网(新闻联播)播送了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与重要讲话精神。在2172字的新闻中,碳达峰、碳中和内容占了一半以上,说明这一战略决策的极其重要性。一、对新闻联播内容的理解在新闻

3月15日央视网(新闻联播)播送了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与重要讲话精神。在2172字的新闻中,碳达峰、碳中和内容占了一半以上,说明这一战略决策的极其重要性。

一、对新闻联播内容的理解

在新闻的第一段,就给碳达峰、碳中和定了位。前两句话需要特别强调:第一句话说明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第二句强调“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这里的导向性非常清晰,碳达峰、碳中和在我国“十四五”乃至更长时间内是我国的重要政策导向。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必须充分这一定位的极端重要性,必须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而不能心存侥幸,更不能口头上高呼“达峰”而在工作安排中另做一套。

1.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基本思路

接着的一段,从两个层次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基本思路。

第一个层次,包含两句话,相对于国家层面规划中的指导思想,内容是: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重要的话重三遍: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换句话说,这两个时间节点绝不是简单划定的,而是经过党中央深思熟虑作出的。

具体重要性在于:对国内而言,关系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对国际而言,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

接着的一句话,包含了理念: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观念。

需要处理好的若干关系:

发展和减排的关系

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短期和长期的关系;

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如果说前面强调的系统性变革,这里则进一步强调了变革的方向是全面绿色转型,关键在于能源的绿色低碳发展。

接着的一句话是转型结果和需要走的道路,表述为: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也就是说,这一句话的完整内涵,包含了指导理念、处理好的关系,转型之路和应当达到的结果,这是132个字的完整意思

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接着的话,也是方向性和原则性的思路,说明了责任制度和分类施策;第三句话是节约优先、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第四句话是动力机制,包括两手发力,科技和制度创新,深化改革,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换句话说,要让大家明白什么事情能干、什么事情不能干。第五句话是国内国际,第六句话是风险识别和管控;既要做好减污降碳,又不能出现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粮食安全,以免影响群众的正常生活。

这几句话的完整表述如下:

要坚持全国统筹,强化顶层设计,发挥制度优势,压实各方责任,根据各地实际分类施策。要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实行全面节约战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要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强化科技和制度创新,深化能源和相关领域改革,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有效统筹国内国际能源资源。要加强风险识别和管控,处理好减污降碳和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群众正常生活的关系。

2.关于“十四五”碳达峰的工作安排

新闻中的后一段,说明了“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用410个字,安排了七方面工作,以下用分段的形式加以表示:

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要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行动,工业领域要推进绿色制造,建筑领域要提升节能标准,交通领域要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

要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实现重大突破,抓紧部署低碳前沿技术研究,加快推广应用减污降碳技术,建立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估、交易体系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要完善绿色低碳政策和市场体系,完善能源“双控”制度,完善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价格、金融、土地、政府采购等政策,加快推进碳排放权交易,积极发展绿色金融。

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反对奢侈浪费,鼓励绿色出行,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

要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有效发挥森林、草原、湿地、海洋、土壤、冻土的固碳作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

要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推进国际规则标准制定,建设绿色丝绸之路。

简单地说,这七方面的工作是:

能源:包括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提高能效、能源替代、电力体制改革;

领域:工业建筑交通领域、重点是减污降碳;

技术:突破、前沿、推广应用、创新平台;

两手:“双控”、财税、碳市场、绿色金融;

生活:反对浪费、绿色出行、时尚;

碳汇:国土规划管控、固碳、碳汇增量;

国际合作:规则标准、绿色丝绸之路。

最后一段是号召性的: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也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的一场大考。要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扛起责任,做到有目标、有措施、有检查。领导干部要加强对碳排放相关知识的学习,增强抓好绿色低碳发展的本领。

二、准确理解“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的这一重大判断

应当准确理解中央关于碳达峰、碳中和时间划分,是理解这一重大战略决策的关键。

关于2030年前达峰,我是这样理解的:

其一,前面有一个副词:力争;表明我国在工业化这一历史任务完成之前,如果我们不努力就难以达峰;从国际经验看,西方国家的达峰是在工业化完成之后,而且从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在40年左右;我国要在初步实现现代化前就达峰,绝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或者说难度是可以想象的;这一点我个人认为党中央已经充分做了分析;

其二,时间的确定与十九大报告提出的2035年初步实现现代化是衔接的。

其三,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达峰的提法,与3月15日央视网(新闻频道)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做一对比,本人发现,3月15日的新闻没有提到“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这一句非常重要的话。我不相信央视网(新闻频道)会漏掉这么一句重要的话!

那么,少了这句话给我们传递了什么样的信号呢?

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层含义:

一是依然保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的要求,因为那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出的今年工作安排;

二是不希望改变十九大确定的现代化两个阶段的部署,那是符合中国国情的;

三是不希望成为脱离中国实际、脱离地方实际、脱离发展实际的口头“竞赛”;

四是这次的新闻中增加了一句话:加强风险识别与管控,特别是要处理好减污降碳和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群众正常生活的关系。

理解这句话对我们把握关键期、窗口期十分重要。回顾一下,在过去的工作中是否出现过由于减污而影响群众正常生活的情景。我相信有过。

不让用煤取暖小学生要到院子里读书,这个算影响群众的正常生活吗?

有些地方给群众的锅盖上贴封条,算影响群众的正常生活吗?

有些地方把群众的取暖炉子搬走了、砸了,又不能保证供暖,算影响群众生活吗?

这些做法有违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群众、爱护人民的情怀,也与我们党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为人民所共享的宗旨不符。

我想,这可能是这次的新闻中增加这句话的背后原因。

三、需要避免急躁情绪和不当投资效应

现在,社会上有两个倾向值得注意,一种是把关键期、窗口期理解为现在就达峰,到处发文章造舆论,以为自己是正确的代表;另一种倾向是抓紧这个时间段上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项目。这两个极端都是需要避免的。

对于前一种倾向(用左的倾向可能不太准确,姑且用之),其危害性不可低估。现在大家都在学“四史”。党史表明,在革命时期,左的倾向造成了我们党的严重损失;在改开后左的倾向造成过经济损失。从这个意义上说,脱离实际的口号、竞赛是要不得的。

从现实出发,本来党中央提出的达峰、碳中和时间,都有一个副词:力争、争取;但西方某些国家出于遏制我国发展的目的,希望我们不发展,希望我们现在就达峰,甚至还用一些数学模型来说“事”。

如果我们的学者把论文发在国外,无形中为“人家提供了炮弹”,他们会说中国的学者说可以提前达峰,无形增加了外部的舆论压力;如果把文章发表在国内,会造成一种与中央提出的现代化部署不太协调的氛围,甚至会变成脱离实际的口头“竞赛”。

我不相信我们的学者会成为外国资本的“传话筒”,更不相信被国外势力“收买”(毕竟有过这种情况);如果学者真想研究,应当多做些分析,在不同时间达峰的好处、坏处、经济成本多大,技术需求是什么,路线图是什么,那样的研究是有意义的。

对于后一种情况,也就是不当投资,不仅会带来资金损失,即使工程建起来到时也会关掉,属于“得不偿失”的做法。这里就不用大量的篇幅讨论了,因为一些地方政府、金融部门出台了文件,严禁向某些类型的项目投资了。

那么,光说“不是”是不够的,还需要说应该怎么样用好这一“关键期”“窗口期”。个人建议,从现在起应当为碳达峰、碳中和夯实基础,也可能是“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的本意;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并逐步降低碳强度,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远景目标;“十四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通过统一认识,用碳中和的理念引领工作部署;

二是通过激励或约束政策给出明确导向,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三是通过技术创新,并给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路线图,驱动碳中和;

四是通过产业布局,以有利于碳达峰、碳中和并以指标倒闭。

这四句话,可以简化为:理念引领达峰,政策引导达峰,技术驱动达峰,布局利于达峰!

迄今,我还没有看到这句话,算是首创,如果觉得有用还引用是要带上“二尺腊肉”送礼的。


对我国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的补充说明

一、对碳中和可以理解为“一个共识两个不同”

“一个共识”是,迄今签署《巴黎协定》的国家和地方,我看到在高层发展论坛上,有人说已经达到190个,换句话说,联合国的几乎每个国家和地区,几乎都已经签署了《巴黎协定》,其中的碳中和是各国的共同选择,这是最大的政治。

简单说,一个共识就是,碳中和已经成为国际共识。

需要提出的是,国际公约并没有强制性,即使签署了,没有完成任务,其他国家也没有办法对这个国家怎么样。

最典型的例子是,美国没有完成《京都议定书》的指标,没有国家让他罚款,因为国际公约属于自觉遵守,联合国不能组成部队到这个国家去强行干预。

“两个不同”,一是对气候变化,如果说气候升温的确存在的话,升温的原因是人为排放影响为主,还是其他原因,科学家之间尚未形成共识;

换句话说,对气候变化的原因,科学家的认识是不同的;如果有人认为对气候变化的原因国际上已经形成共识,只能说这个人看的资料、涉及的知识太少;

第二个不同是,既然碳中和已经形成共识,各国都会努力实现自己承诺的目标;但是具体实现路径、技术路线图可以是不同的。

开个玩笑。我曾经在某种场合说,我懂18国英语。说这话后,马上就有人问我,英语就是英语,怎么能有18国英语呢?

别急,听我解释。

就我所知,伦敦英语是最标准的(类似于我们的京腔);

我还听过纽约英语、印度英语、荷兰英语,巴基斯坦英语,日本英语……

谁能敢说,这些英语都一样,谁敢说这些国家说的英语都是一种声音?

如果连这个事实都不敢承认,再说什么就是多余的了。

与此类似,各国实现碳中和的路径可以不同;为什么我国必须是“去煤化”呢?

二、对碳中和路径的再提炼


上次强调了从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正是基于上面的考虑。在随笔的后面留下五句话,大家提了许多有益的补充意见。于是,我在写文章的过程中进一步补充为八句,含义就不解释了:

把握重点(3月1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提出的七个“要”就是重点)

理念先行;

政策引导;

项目安排(类似于节能上的工程措施);

产业布局(类似于产业园区集中布局,实现三节三减)

创新驱动;

公众参与;

国际合作(共同而又区别的责任)。

相关链接

   

最新资讯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 01/30
重磅!国家发改委:结清逾期即可信.. 01/29
无废城市 | 王金南院士等:深入.. 01/28
生态环境部:抓好环评保障服务,在.. 01/28
砥砺奋进 攻坚克难 乘势而上 加.. 01/16
“2022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 01/16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有关负责人就.. 01/11
关于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 01/05
沧州出台“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实.. 01/04
这一年,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01/03

点击热门

科学选择钢渣处理利用技术,实现.. 14660
新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钢.. 13414
磷石膏及其建材产品相关标准要求.. 6838
张增寿 6308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 6114
全文 |《河南省污染防治攻坚战.. 5754
郝以党 5029
对我国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 4801
段鹏选 4536
关于2018固废生产绿色新材料—发.. 4477

 

网站首页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地址:北京丰台区中核路赛欧科园科技孵化中心9层918

联系电话:010-83509942/83509442    邮箱:qwz-411@126.com
Copyright © 2016,利废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00965号-3

  • 010-57262581
    (工作日8:30 - 18:00)